领悟精髓要义,凝聚奋进力量 | 国学研究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9-03

2024年7月15日-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31日晚19:00,国学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梳理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和全面乡村振兴中的举措和成效。本次党日活动由武汉大学博士宣讲团讲师田胡冰格进行专题领学,会议由支部组织委员王泊文同志主持。

01

专题领学

图片

宣讲团讲师田胡冰格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主题进行了宣讲。她从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背景切入,就湖北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做出的系列重要部署进行了具体阐述。湖北省结合湖北“三江汇聚、千湖之省”的特点,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方法,省市联动整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实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接着,田胡冰格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在湖北城乡发展中的具体举措和优秀成果。

最后,田胡冰格表示,我们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城乡融合发展及其共同繁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会议图片

图片图片

02

学习心得

领学结束后,与会同学分享了学习心得。

01

李雨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虽然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悬殊,消除农村人口相对贫困、构建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还任重道远。我国的耕地面积和农民数量决定了我国户均土地经营规模过于狭小的现状,因此极大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也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农村实现产业兴旺势在必行。而且随着土地经营模式的创新转变,必然导致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急需将其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从而在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避免农村出现规模性返贫。

新型工业化只是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非农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但需要认识到,仅仅依靠新型工业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于新型城镇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而完成从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身份的转变,这对于提升中国整体城镇化率也大有裨益。

归根结底,只有大幅减少农业人口才能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为实现上面两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便势在必行。因此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体而言,有四大重要举措:一是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顺应人口从农村向城镇、从小城镇向大城市转移集聚的趋势,优化城乡人口土地的空间配置。二是要赋予农村住宅建设用地完整的用益物权(特别是收益权)和担保物权,拓宽农民获取财产收益和抵押融资的渠道。三是要扩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四是要增强工业化城市化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土地保障能力,扩大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

通过田胡冰格师姐的分享,我也对湖北省关于城乡融合发展做出的种种努力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感受到了湖北省在“非凡十年”中产生的巨大变化。而且,对于武汉大学师生在其中所做努力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感受。相信在正确理论的指引之下,城乡融合发展将会稳步推进,使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02

周萤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作为一个“村里人”,我想简单分享一些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切实体验与感悟。

(1)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尤其是道路和环卫设施等进一步完善,电商和网购等日常生活也得以更加便利。

(2)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不再只是单一的农业发展,有更多的企业向农村转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3)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尤其是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