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人学理论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7-02-10

2006年11月27-29日,由中国人学学会、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和湖北教育学院政法系协办的“科学发展观与人学理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三十多所大学、科研机构的130多名代表围绕“科学发展观与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问题”、“人学基本理论和中外人学思想史的其他重要问题”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科学发展观与人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观中。与会代表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正确认识“以人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第一,正确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在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何捷一教授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向度,继承唯物史观人学理论,赋予新发展观深刻的人本主义内涵,确立了“总体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北京大学徐春副教授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人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方向、目标和宗旨。浙江财经学院高湘泽教授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河南行政学院于咏华教授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生产力观念,即“人是发展尺度”的生产力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力观念和“代际关系和谐”的生产力观念。

第二,正确认识“以人为本”思想。北京大学黄楠森教授指出,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不能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个人为本,尤其不能理解为以我为本。他认为,“以人为本”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普遍有效,但其具体表现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它必须同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北京大学李士坤教授认为,“以人为本”既不能简单等同于人性论,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性理论。我们应从未来和世界发展的高度看“以人为本”所表现出来的新的内涵。山西大学姚纪纲教授指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交往哲学的精髓。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张友谊教授认为,“以人为本”科学地回答了发展观的根本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龙凤英教授认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人道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合理转换。中共河南省委党校韩斌教授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观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第三,正确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提出,我们要从历史观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要用过程的观点、全球化的眼光,从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上看待人的全面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林剑教授分析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解读,认为,人作为人存在,其本质是自由,人的自由发展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演进与展开。湖北教育学院肖新发教授认为,科学发展观精辟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机理,说明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兰州理工大学吴宗铖副教授认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从马克思的财富观中汲取理论资源。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问题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当前,我们应该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清“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和“以人为本”思想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问题。武汉大学赵凯荣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和谐理论,包含有和谐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和魏特林的共产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必然将和谐社会的构建立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的解放。南京大学姜迎春副教授认为,马克思社会理论中关于矛盾与和谐的辩证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和理论风标。郑州大学李文成教授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片段比较集中地论述了“和谐社会”问题,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料。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与会代表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崔新建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提法表明,它不是单一的静态的理论概念或原则,而是一个丰富开放的理论系统。北京交通大学杨蔚教授把核心价值体系分为价值观、荣辱观、和谐观和道德观等四个层次,认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把这些层次都丰富起来。吉林大学沈亚生教授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理论旗帜是人格平等。中共中央党校崔自铎教授提出要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法问题:和谐不排斥矛盾,不排斥对抗性矛盾。和谐本身就是一种巧妙的斗争,是一种互补、互利、互促的理想矛盾状态。

第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和“以人为本”思想之间的关系问题。北京大学陈志尚教授把和谐看作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特征和方法。他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充实和发挥,即,进一步充实了发展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的重要方法。重庆社会科学院孟东方教授认为,“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重要特征,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海军工程大学时永松教授指出,以人为本是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理论,和谐社会是奋斗目标和现实理想。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上海政法学院杨俊一教授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与人类社会理想的一致性,又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客观要求。海南省发展战略研究所傅治平教授认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田心铭主任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各种矛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人学基本理论和中外人学思想史的其他重要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需要人学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代表们集中讨论了我国人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人学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和中外人学思想史的有关问题等。

第一,我国人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武汉大学朱传棨教授把我国人学研究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4年,主题为“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1984-1988年,主题为“人的现代化”;1988-1991年,主题为“人的主体性”;1991年至今,主题为“人学学科建设及其实践应用”。他指出,1991年以来,一些学者开始自觉关注并回答“人学能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这一重大问题,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第二,人学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指出,当代中国人学研究应当处理好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人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关注人学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与历史发展等问题。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陶德麟先生指出,人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联系中国当代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来理解、诠释、运用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中国人民大学李燕教授认为,人的文化本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人的社会性、自然性和心智性等各种属性和本质,只有在文化本体的基础上才能有机整合。针对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高梅教授提出要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人格的培养。防化兵学院张维祥教授认为,人学研究应当重视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山东理工大学杜吉泽教授认为,人学研究要关注生态危机。西南政法大学胡刘副教授也提出要研究人与生态的关系问题。

第三,中外人学思想史的有关问题。中共中央党校丁东红教授总结了20世纪人本哲学的研究方向:一是对主体行为动力的分析,二是对主体认知结构的探索,三是对主体价值选择的肯定,四是对主体交往理性(主体间性)的研究。武汉大学何萍教授通过探讨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的辩证法的辩论,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说明革命的能动性和人的历史活动的创造性。她由此归纳出当代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三个特点:一是通过辩证法的重新阐释而走向人的文化价值批判;二是通过辩证法的阐释而走向意识形态与经济的综合的人的整体性研究;三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多元走向。武汉大学萧诗美教授指出,人的存在论和人学辩证法是分不开的,人学辩证法的主题是主客体关系,辩证法和实践论是走在一起的。他认为这三个理论要点都是关于人的科学和哲学必须予以考虑的。武汉大学李云峰教授认为应该把作为马克思学说体系核心概念的人与法律上的主体结合起来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宁教授探讨了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化,认为我们应吸取列斐伏尔的教训,不能用人道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华南师范大学余静教授考察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和研究思路,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论。

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中,与会代表认为,当前我国的人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密切联系中国当代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

(摘自:《江汉论坛》2007年第2期 作者:吴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