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邓晓芒教授全新解读霸权主义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7-06-15
突然而至的雨水浇不熄学们的热情,6月13日晚的人文馆主厅热闹非凡,在此,哲学院邓晓芒教授位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什么是霸权主义”的精彩讲座。
话语霸权、文化霸权、西方霸权、贸易霸权、知识霸权,各式各样的事物都被冠以霸权之名号,霸权主义一词见诸各大媒体,一时成为热门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霸权主义呢?在什么意义上权力和权利才可以叫作霸权呢?在接下来的讲座中,邓教授为我们一一加以解读。
现今常常把霸权主义挂嘴边的人,多是武侠小说看多了的人
邓教授指出:如今有些人把一切不如人的地方都归于“霸权主义”,这是过于简单的说法。中国有“侠”的传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一种道义,能激起人的激情,但是这种“侠”之传统也有其狭隘性和片面性,用这种方式判断是否霸权是不行的。“要谈正义,不能以仗义为惟一标准。现今常常把霸权主义挂嘴边的人,多是武侠小说看多了的人。”邓教授认为应从学理上分析,严格限定霸权主义的意义。
霸权一词来自于希腊文,本意为“向导”,后推演出“领袖、首领”的含义;在古汉语中有“新月”之意,引申为“政治上的诸侯之长”,古汉语中有“霸,把也,把持王者之正教。”邓教授认为:以军事武力为后盾玩弄政治、外交才称之为霸权主义;军事、经济、政治三者虽然常常密不可分,但仅仅政治、经济本身不能称为霸权,只有与军事力量结合,才称得上是霸权主义。
中国成王败寇的原则,在西方要淡得多
“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就是在各城上争霸的历史,至于公理、道德、正义,皆成为争霸的遮羞布。”“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骨子里都是坚持霸道——凭借军事、武力进行统治,王道只是其维护统治的遮羞布。”邓教授认为,中国有霸道的传统,历来讲求韬略、兵法、谋算。
西方虽然也有霸道的传统,但有趣的是基督教却有点不同。基督教信奉超验正义原则:上帝掌握正义的标准;基督教宣讲:与世无争,不争世俗权利。因此,虽然西方世界也免不了霸权,但任何个人都无法自命为正义,自封神圣。西方的传统有显性霸权的存在,同时还有超越其上的东西,这在中世纪表现为超验正义原则,现今表现在某些人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观。这就使得中国成王败寇的原则,在西方要淡得多。
如果不用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甚至没有理由来谴责他们的霸权主义
马克思说过“几千年的世界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夺权的历史。”至今,中国社会仍有很重的官本位、权利本位思想,中国传统的“中心论”导致我们错误地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解为暴力、权利争夺。全民从上到下政治化、权利化、霸权化,这甚至影响到我国文学,导致某些知识分子对外来思想没有客观冷静地看待,而视其为侵略,“文化人格不是建立在平等至上,而是建立在压倒之上。”“霸权心态的另一面恰好就是一种奴才心态。这让我们变得妄自尊大,气量狭小,体现在体育比赛上输不起。”这种种都是由于中国把霸权思维当作惟一可能的解读。
“美国和英国凭其军事力量担任国际警察,这的确是一种霸权主义,但是,如果不用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甚至没有理由来谴责他们的霸权主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标准,顶多能自强,但这种思维本身仍是一种霸权思维。”恐怖分子的滋生打的就是西方文化的人权牌,这至少说明西方社会是尊重人权的。因此,我们不能对西方的一切都一刀切,冠以霸权主义之名。
将西方强势文化中的霸权因素与普世价值因素区分开来
“国家、民族的知识分子要将西方强势文化中的霸权因素与普世价值因素区分开来。”邓教授最后指出,“反对西方霸权的同时,不要把这样的反霸权当成自己追求霸权的方式。”“吃透这些普世价值后面的本质,老老实实地当小学生,在文化、理论、社会政治方面研究其后面的东西。”
邓教授一直坚持着站着完成两个小时的讲座,讲座虽然结束了,同学们仍意犹未尽,讨论、思考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