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西方精神文明的两大支柱 ——记第五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闭幕式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9-04-21
“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如今的她,已不仅是一个品牌活动,更是一为价值向导。在当今多少存在精神荒漠的现时代,追溯我们的文明发展,反省我们的精神依托,从而构建起我们的价值根基,成为当下人们的紧急要务。此次闭幕式主题讲座即是以西方文明为基点,讨论这个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头发灰白,但面容慈祥,精神矍铄,这就是讲座的主讲嘉宾——新加坡华裔、著名宗教学者钟志邦教授。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的轴心文明时代起到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从北、西、南欧到东、西、南亚,钟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悟,幽默而不乏深度地为大家展现了西方文明的建立与变迁过程,深刻描绘出西方文化精神的两大支柱概貌。
从“两希”文明到中西问题
首先,钟教授澄清了他所说的主题中的“西方”主要指的是排除东欧的欧洲,而所说的精神文明也是从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轴心时代”说起,“从那个时候起,西方逐渐建立了两大精神支柱”。
西方文明的第一个支柱便是希腊——罗马文化。众所周知,古希腊文明的辉煌尤其在亚历山大大帝引导下的“希腊化”之后,希腊文明便已成了西方文明的一大根基。而之后的罗马时代从本体论、神论等各方面都继承了希腊文明,这一传统的文明关注人生意义的探讨与安身立命,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哲学。
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便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化。钟教授先着重强调了基督教的起源,对我们之前的可能存在的误区加以澄清。“基督教最早是起源于希伯来,也就是如今的以色列,当时的犹太人,是起源于亚洲的。”《圣经》中的旧约来自于犹太教,如今我们熟知的一些基督教理念如创世论、原罪、救赎等都是来自于旧约,也就是希伯来文化。基督教在希伯来文化中孕育而生,之后福音传播到外邦,尤其经历种种坎坷后成为了罗马国教。之后经历漫长的时间,基督教在西方广泛传播,对北欧等之前处于蛮荒状态的民族加以教化。
欧洲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兴起,“第一根精神支柱仍然很强,但是宗教精神已经节节败退”,针对甚至有同性恋者成为教父的现状,钟教授不得不无奈地感叹道。从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多少可以看出在西方,宗教价值已经转变,已经是越来越以人为中心了。可能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大哲学家尼采才会发出“上帝已经死了”的感慨。
接着,钟教授谈到了著名学者亨廷顿二十余年前所提出的“文明的冲突”的理论,关于文明的新秩序建立的问题,他尤其谈到了中国人应有的态度。中国曾有璀璨的传统文化,有人甚至认为将由中国文化来建立起新的文明秩序。“面对这样的言论,我们应该有的是不卑不亢的大国心态。”对比于“叶落乌啼霜满天”的过去,如今正在强大的中国更要有这种警醒意识。
大师间的对话
仅用了一个小时,钟教授纵览古今,对比中西,对于文明的认识大家获益匪浅。在热烈的掌声中,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著名学者赵林教授登台对钟老师的讲座进行回应,发表自己的感想。
赵老师针对大家可能存在的疑惑,就讲座内容从两希文化、罗马帝国与基督教、中西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尤其在谈到中西文明差异时指出,中国和西方文明的发展道路是很不同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独立于政治的宗教。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青年人普遍“太崇高”的状态,“如今我们是太不崇高了,只是一味的解构与调侃”,赵林老师无奈地感叹道,我们需要追寻自身文化中那个真正的根基在哪里。
“两件大礼”
讲座随后送出的两份大礼便是在互动环节中,在场观众对两位老师可以各提一个问题的机会。
好不容易得到第一个提问权的女生针对九十年前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抛弃,提问赵林教授当前我们是否有可能大力恢复我们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文明的基石。赵老师从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讲起,说道当时对儒学的抛弃虽有环境因素,但的确有“将婴儿与洗澡水一起泼掉”的嫌疑。然而若是要在当今中国大力恢复传统文化,前提还是需要深刻的反思。
第二位观众就基督教是否能够与儒学对话提问钟志邦教授。“儒学不是明确的宗教”,钟教授回顾自己对此问题的研究经历,毅然给出答案——“对话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
精彩的讲座结束,在经久不息的掌声里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第五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活动就此落下帷幕。我们相约来年的同时,也希望每一位有自省意识的人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能够“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才是我们所共同追寻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