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John Marenbon院士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5-12-08

2015年12月1日至3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高级研究员、哲学史讲座教授、英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约翰·马仁邦院士(John Marenbon)应我院宗教学系邀请到访武汉大学,并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为何离开了中世纪哲学研究就无法理解西方哲学史》的讲座。

DSC_1727_副本_副本.jpg

马仁邦教授围绕“理解”、“中世纪”与“西方”这三个关键词展开了论证。首先,他认为“理解”并不只是对历史上的哲学文本进行描述或仅仅知道某些哲学事实,而是要首先从哲学史的整体框架上来对其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把握,绝不能把哲学研究的对象,即哲学家或哲学文本视为彼此孤立的研究对象。其次,有关何为“中世纪”的问题,他从“何地”与“何时”两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了某些流行的哲学史观念,大大拓宽了大家对“中世纪”的认识。之后,马仁邦教授从西方哲学的传统出发,将中世纪哲学的传统归纳为4个分支,即希腊-拜占庭传统、拉丁传统、阿拉伯传统与犹太传统。这4个传统之所以仍旧没有离开西方哲学的范畴,是因为他们都共同建立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传统之上,并且在漫长的中世纪阶段互相交织相互影响。

进而,马仁邦教授驳斥了两种反对的观念。其一认为并不需要了解中世纪哲学才能理解哲学的其他阶段。他论述说,如果离开了跨度如此长内容如此多的中世纪哲学内容,所谓西方哲学的“西方”概念是非常狭隘的。其二认为中世纪哲学因为具有太强烈的宗教色彩而不是纯粹的哲学史。他论述说,哲学从来都是与宗教有着紧密联系的。近代流行的那种剔除了宗教和其他元素的仅仅以理性为描述对象的历史,是为了论证近代哲学的合理性而人为构建出来的,并不符合哲学史的事实。这种哲学史观误导了很多人对哲学史真相的了解,因此更有必要通过学习中世纪哲学史来消除这种历史偏见。

马仁邦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讲座结束后大家积极提问。问题包括古希腊晚期柏拉图主义与伊壁鸠鲁思想、哲学史的进展、哲学与哲学家的关系等方面。马仁邦教授逐一进行了回答,精彩的互动赢得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