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500本、1亿字的《民藏》在武大开编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3-25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4日讯(记者周劼)将历史传统文化里边缘化的“民本”挖掘、突显出来,日前,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民藏》丛书的编纂在武汉大学正式启动,其规划初编、续编500本、1亿字的体量,是截至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对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也将创造该领域文献史料发掘广度和深度的集大成纪录。
3月22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该工程的总编纂、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据他介绍,“藏”在中国古代指丛书、类书一类的集大成编撰工作。《民藏》丛书将分为《民藏初编》(200本)、《民本思想精要》(1本)、《民藏续编》(200-300本)、《中国民本通史》(1套10本)四大板块,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史有论,每本以20万字计,总字数约1亿,预计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部完成。
不同于之前我国古今编撰的《儒藏》《佛藏》《道藏》等书以学派分类,《民藏》以民本思想为专题分类收入文献史料,“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结合专题文献的实际、研究的学术需要,遵从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将以朝代为纲,以类别为纬,既可反映民本思想和实践之内容,也可体现民本思想发展的历程。
今年作为起步的第一年,《民藏》工程首先计划在3年内推出30-50本、1000万字左右的《民本思想精华本》,以满足现实需求。《民藏》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文献资料的搜集范围突破传统,从中国历代典籍,到民间文学,从常见的传世文献,到新发现(出土)文献和域外文献,无所不包。
“民本”思想,简单说就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郭齐勇解释说,“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肇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成型于汉代。中国传统思想重官本、君本,“民本”虽然起源很早,地位却逐渐式微,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常常被历史遮蔽和埋没,但它也一直是很多在野的、人民性很强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利器。在现代化转型中,“民本”思想则是能和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等观念平等对话、相通相接的最合适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传统中最容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国文化土壤。
虽经历朝历代内涵不断丰富演变,但“民本”思想重民爱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主旨始终没有变。郭齐勇说,和西方对话也好,我们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也好,必须从自身的思想中汲取营养。越是世界眼光越要立身于自身的渊源传统。安民治国之道是中国的一个大传统,特别是以民生为关怀,以民意为导向的“民本”思想,包含着很繁复、很发达的治国理政理念,绝不输于西方。“民本”思想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闪光的精华,也是最值得总结提炼完善发展的。
据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大学相继领衔启动了诸多重大的集成类典籍的编纂工作,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的《儒藏》,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的《子藏》《子海》,北京大学的《马藏》(马克思主义文献总汇),都是耗时数十年的浩大与漫长的文化工程,大多数都还在进行时。《民藏》也是这些“盛世修典”的后继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