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2020级本科生黄炎硕获评武汉大学第七届“榜样珞珈”年度人物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4-09

本网讯(通讯员王云帆)4月7日晚,武汉大学第七届“榜样珞珈”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人文馆举行,颁奖典礼揭晓了“榜样珞珈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我院2020级本科生黄炎硕脱颖而出,荣获本届“榜样珞珈年度人物”。

校长张平文院士为榜样珞珈年度人物颁奖(右一为黄炎硕)

校长张平文院士为黄炎硕同学颁奖


在大学四年中,黄炎硕同学刻苦学习,综合全面发展,学习绩点始终保持班级前列,先后获评武汉大学刘道玉创造学习奖学金、陶德麟奖学金、武汉大学优秀学生甲等奖学金、弘毅学堂优秀学生学业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入选武汉大学哲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科创实践方面,他研究创新,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钱国银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项。除此之外,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的角色使黄炎硕的身影活跃在校园活动的各个场所,积极服务同学需要和志愿奉献,获评武汉大学“三好学生”2次,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武汉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次。


/  事迹介绍  /


以求证认识世界、以行动对答世界

黄炎硕同学在专业学习上覃思精研、夯实基础,多门专业课程满绩,入选哲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哲学里求证认识世界的方式;修读法学双学位,推免至清华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在法学里寻找对答世界的行动。

立足所学,深入钻研,学术研究让他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认识世界,在李志教授指导下,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组,作为负责人立项省级创新训练项目,利用交叉学科方法深入研究唯物史观的起源影响因素。而在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汪信砚等老师的指导下,他带领团队围绕李达先生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中的播火精神进行研究,并斩获“挑战杯”竞赛全国三等奖。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走出书斋,黄炎硕同学通过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他加入恩施山区志愿支教队,以“常规辅导+特色课程”模式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打开外面世界的大门;在武大法援中心的组织下,参与广西基层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带领武汉大学“揭榜挂帅”专项实践队,“科野寻踪”赴浙江、广西、湖北、山东等地调研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实践项目获评全国示范团队、湖北省优秀团队等表彰。

从坚守初心到专业学习、探索科研再到躬身实践,他逐渐读懂时代之于青年的叩问,那便是“面向国家大事业,武大青年何为?”,而以行动对答时代,便正是改变世界的真谛。社会实践中调研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经历让他加入到史良胜教授、吴江教授等指导的科创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利用智慧农业数字孪生系统,探索产业化模式,最终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得了全国银奖。在文化资源利用方面继续行动。在韩晗等老师们的指导下,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分析,他作为团队负责人针对红色工业遗产的利用保护提出创新性意见,并与十余处城市社区形成落地合作,助力武钢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支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工业遗产专题的编写。团队事迹得到了人民日报、长江网等权威媒体报道。作为中国的工业成就和故事的讲述者,在“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中获得了武大首个全国特等奖。从致力乡村振兴到传承红色记忆,他在敢闯会创中彰显武大人的家国情怀。


推己及人,成人达己

除了以自身行动对答世界,黄炎硕同学也选择将自身从学术科创中收获的宝贵经验积极与同学们分享,引领更多武大人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真本领。

作为武大大创负责人,他从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统筹全校“互联网+”等科创竞赛,担任科创竞赛“朋辈导师”,发起武大首届青创训练营,让创新之花开满珞珈山。

作为武汉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他以服务者的身份继续坚守作为武大人的责任。春日樱花盛开守护珞珈,夏日毕业典礼送别学子,秋日新生入学迎新护航,冬日用艺术盛宴和辩论思潮为一年划上完整句号。他与武汉大学学生会一起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武大人走过的四季竭诚服务。


他说:“这是我作为一名武大学子对武大最深沉的热爱,这份热爱,温存而长远;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这份初衷,深刻而隽永。”

在武汉大学的本科四年,黄炎硕同学见识到了理想中的大学和理想中的课堂,也被鼓励活成理想中的自己。他在进行“榜样珞珈”年度人物候选人答辩时说“武大哲学百余年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像李达先生、朱传棨先生这样的大家严谨耕耘、提携后学,才有了如今武大哲学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学科地位。这也为我打开了‘爱智 求真向善致美’的大门。”

胸中有志,眼里有光,脚下坚定,为梦远航,榜样力量在一代代哲院学子中传承。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